科幻超女郝景芳:“清华学渣”问鼎雨果奖

来源: 2018-09-17 09:14

张东亮

学霸变学渣,清华才女用写作“疗伤”

长发飘逸,身材娇小,声音清脆,今年30出头的郝景芳,笑起来有种小家碧玉的气质。直到聊起了科幻,“量子”“黑洞”“四维空间”等一个个专业术语从她的樱唇中熟稔地蹦出来,才让人恍然想起她的“清华学霸”身份。

1984出生的郝景芳是位天津姑娘,读高中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而移居北京。那时的她痴迷物理,也喜欢科幻,不仅废寝忘食地啃过萨根的《暗淡蓝点》、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哲学的文论,还翻烂了物理学家们的随笔集,对刘慈欣、阿瑟克、阿西莫夫等中外科幻作家,郝景芳也是了然于胸。

从高中时被选入“理科实验班”,到考进清华物理系,郝景芳的求学履历可谓“学霸到底”。对此她却坦陈,自己是因为在2002年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时获得一等奖,而得到了加分政策才得以上清华大学的!得益于大量的阅读,这名理科生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好文章。

也正因为郝景芳兼备理科生的思维严密、逻辑清晰,以及女生特有的细腻情感,让她在日后的科幻小说界大放异彩!

但进入清华后,这个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荣誉加身”的尖子生,曾一度感到自卑和消沉,因为她发现自己突然从学霸变成了“学渣”。尽管成绩在班上不算最差,却已经让郝景芳感到无地自容。大一时,有次考完数学物理方法,她感觉很不好,就找老师求教试卷上的难题。老师给了郝景芳一张同班同学的满分卷子,整张卷子是那么干净整洁,写满了云淡风轻的潇洒,令她十分震撼。一瞬间,她开始觉得自己很“渣”。

大学里,郝景芳经历这种“碾压”的次数太多了。因为自己的成绩太不争气,她连补习的机会都不好找,偶尔鼓起勇气找班里的“大牛”问一道怎么都做不出来的题,人家实事求是地说:“这道题我觉得比较简单,就没做,你看看讲义吧。”那一刻,郝景芳又冒冷汗了。于是她开始奋起直追,努力自学,但收效甚微。“不得不承认,清华强手如林啊,好多同学都是各地市的高考冠军。”郝景芳至今感叹,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学霸成路人。

极度自卑和崩溃时,郝景芳又想到了写作,这样既可以排解内心的苦闷,或许也能证明她“总有一样是拿得出手的!”

虽然有着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专业背景,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却很少卖弄技术细节,而是更多地将创作放在对个体的关怀之上。而且她的写作风格属于清雅型,不像很多科幻作品中充满打打杀杀的情节,反而充满温暖和小清新的味道。虽然最初的投稿,有时候也会被退,但她并不气馁,因为没有学业上那种快节奏,就没有那么无望,总是可以等一等,慢慢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和沉淀,郝景芳凭借《谷神的飞翔》荣获2007年首届九州奖征文大赛一等奖,又以科幻小说《祖母家的夏天》荣获2007年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科幻小说界,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自称“清华学渣”的她,事实上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后来出版的小说、散文集中的唯美插画,大多出自她自己的纤手。就连那些透着淡雅和幽远的图书封面,也都是郝景芳自己做的。

而在写作、绘画之外,这位理科女还玩过民谣乐队!在郝景芳的心目中,写作和其他艺术门类不同,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坐在家里闭门造车,难以写出真正丰富的作品,甚至不知道要写什么。“所以即便写作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理想,每天也还是要做不少别的事情,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发现“不平等”,

两极生活催生《北京折叠》

本科毕业后,郝景芳又在清华天体物理中心读了两年研究生。这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写了她的人生轨迹。有一天,郝景芳去校外蹭一个环保主题论坛,一位教授刚讲完,她就追着人家问:为什么中国不能像外国那样做好垃圾分类?我们明明可以如何如何……喋喋不休地讲了一大堆。“我当时刚刚看了几本环保方面的书,其实是有点小显摆的意思,特着急。”郝景芳说。

教授明显没有和她探讨的兴趣,扔下一句:小姑娘,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做垃圾处理吗?“河北有个地方,60万人靠垃圾处理活着,你去查查。”她去查了,才发现垃圾围城是个普遍问题。莫说河北,就连她家所在的北京清河附近,也有巨大的垃圾回收处理中心。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郝景芳特意去了一趟那个垃圾场,看见佝偻着背的男人痛苦地拉着平板三轮车,而车上的垃圾,竟然能以一种特殊的技艺,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她还读到纽约的粪便排放:由于某些法律规定,纽约的垃圾不得入海,它们每天会被火车运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科罗拉多,那里有专人负责粪便填埋——埋在这些填埋者家乡的土地下。看到这里,郝景芳只觉得一个巨大的“凭什么”跳到眼前。随着她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世界的复杂性才徐徐展开。“比如你想解决环保问题,就要考虑到原来的垃圾工人的失业问题。如果你想解决失业问题,那就要考虑好他们接下来的流动性问题,而流动性问题又关联着户籍问题……总之就是最初你只解决一个问题,最后它永远都会变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事情。”女孩皱着眉说。

2008年取得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后,24岁的郝景芳又转系到经管学院读博士。这源于她的兴趣已经朝社会科学方向转变,她想从经济学中研究不平等的根源。

2011年夏天,郝景芳给自己找了份高大上的实习工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北京办公室工作。每天,她从五道口出发,倒两次地铁坐到国贸,电梯飞向30几层,室内恒温,窗明几净——从这样的窗户里打量北京,北京看着也会发光。

而每天从国贸下班后,郝景芳又迅速“跌回人间”。那时她居住在北京的城乡接合部,小区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苍蝇馆子和大市场。有时她在楼下吃东西会和店主聊天,听他们说着远方其他省份的家人和孩子。而她自己,由于读书时间很长,身边一直围绕着各种喜欢谈论整个世界、感觉自己即将接管全球的跃跃欲试的学生,他们对未来充满奇异的期望……所有的这些碎片,在郝景芳心中碰撞起来,就形成了后来的《北京折叠》。

入围雨果奖,“科幻超女”心存大爱

2012年,她将写完的《北京折叠》发表在了清华BBS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吸引了一批国内科幻作家的目光。《北京折叠》故事并不复杂,其背景是若干年后的北京城。那时,城市被分为3个空间——第一空间是权贵统治者,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第三空间是底层劳动者。这3个空间的人虽然都生活在一个城市中,却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隔离。每到清晨,大地翻转,城市折叠,不同阶层的人在完全隔绝的时空里过着各自的生活。跨越阶层的通道极其狭窄,并且需要铤而走险。小说讲述了垃圾工老刀,为了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所好学校,而去冒险帮助第二空间的研究生,给第一空间的上层姑娘送情书的故事。全文以老刀的视角进行观察,讲述了不同空间之内人的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

可以看出,《北京折叠》情节简单,并不追求瑰丽前卫的科幻设定。虽是科幻小说,却更像是一个社会寓言。相比于读者更为熟悉的纵横飞跃、想象宇宙式的科幻,《北京折叠》抛弃了建构一个宏大体系的做法,而采用非常细腻克制的笔触,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与困境。阅读这篇作品,并不会给人以仰望星空的热望,而会让人想起更为现实的东西——北漂、蜗居、在一线城市的繁华中辛苦求生的人们。

近两年大热的《三体》作者刘慈欣,曾给予郝景芳高度评价:“一个完整繁荣的文学门类,本就应该有足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科幻展现给世界和读者的,在星辰大海的邃远深沉之外,也应该有针砭现实的勇气与温情。”

写作之外,郝景芳也在工作中释放着她的大爱。2014年博士毕业后,她没有去那些坐落在国贸上空的洋气机构,而是供职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这是一个半官方的基金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但独立运作。

加入基金会后,郝景芳做的第一个项目是,贫困地区儿童每日营养加餐的社会实验。“比如有50所学校作为观察组,完全没有加餐,另外50所学校我们发放营养餐。经过一段时期后,测试学生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学习情况等等,总结成报告。”她说,基金会有通畅的建言渠道,报告直接递交给国务院,这项社会实验的最终成果是: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的改善计划,每年拨款160亿,每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天3元的补助。

项目主任郝景芳很忙,除了组织会议,她手上还有很多课题,包括城镇化战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还有受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委托的财政税收预测。而不平等的问题几乎贯穿在所有研究中——“我想这个基金会是一个既能触摸第一空间,却在为第三空间摇旗呐喊的小小团体。”郝景芳说,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在同事们看来,郝景芳在基金会里工作出色,“她很拼命,之前做财税项目时几夜几夜地加班,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他们认为郝景芳的动力来自她对所做的事的价值坚信不疑,有超过一般人的笃定。

2015年,《北京折叠》由《三体》译者刘宇昆翻译成英文,并收录在英文版《看不见的星球: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中。

2016年4月27日,美国第74届“雨果奖”公布了初赛结果,《北京折叠》入围最佳“短中篇小说”提名,而刘慈欣的《三体》第二部则落选。去年,“大刘”曾凭借《三体》摘得了亚洲第一个雨果奖。虽然这次自己未能蝉联雨果奖,但他还是为相识10年的郝景芳能入围而感到高兴,并希望她能最终斩获这项大奖!

2016年5月,郝景芳已推出了科幻小说《流浪苍穹》,其他两部作品《孤独深处》《去远方》于6月下旬出版。

郝景芳现在的家坐落于北京五环外,正在施工的高楼搅乱了周围的生活空间,嘈杂且尘土飞扬。但在她一室一厅的小居中,却能感受到盎然春意:墙上挂着一大张浅绿色的画,家具都是欧式风格,让人想起她的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那是她和丈夫的行迹,按照欧洲历史游历十国,一人写、一人拍。床头是一张郝景芳手绘的薰衣草花海中的结婚照。书房在宽敞的阳台上,虽然是理科出身,她的书架上却多是历史人文类的书籍。

生活中,郝景芳还是一个两岁女孩的妈妈,她开设了自己的“晴妈说”,写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学、婴幼儿脑科学的文章,被不少妈妈评价内容很“烧脑”。

作品入围雨果奖后,已经有影视公司找她谈《北京折叠》的剧本改编权,出版合同也纷纷送上门来。加上频繁的采访请求,搞得这位科幻超女有些小郁闷:“真不喜欢这种纷扰的生活,还是让我安心在工作和写作中发光发热吧!下一部书,我将带读者去开拓火星!”说到科幻小说,她又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初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