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烈士墓

来源: 2018-08-28 17:55

纪建国

北京城东的日坛公园西北角,有一片被松柏围起来的墓园,终年墨绿的松柏簇拥着一条深深的甬道,为这里营造出一派肃静的气息。每当有人走进这里,脸上的表情就会变得庄严肃穆起来。这里埋葬着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早期领导人、北京市委书记马骏的遗体。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家搬到日坛公园附近,不久我们在逛公园时看到这处革命烈士陵园。当时这里设施还比较简单,最初松柏深处只有一座汉白玉的墓碑,那上面有曾经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同志的题字“马骏烈士墓”。那时我还是个在校的中学生,只读过一点中共党史。看到这位革命烈士生卒年代,就猜想他一定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才能在公园辟出一片墓地。因为住家离那里很近,我特想知道他更多的革命事迹。

后来的几十年,那里的墓碑被修葺过多次,增添了许多的教育内容。我在马骏纪念室里看到的一幅照片是1958年拍摄的,马骏的亲人们在墓前扫墓的情景,当时只有一个简单的陵墓,还有回民文字。上世纪70年代我所看到的马骏陵墓大体是这个样子。

1995年,在马骏烈士的墓碑旁铸造了一座马骏烈士的铜像。1997年5月建成了马骏烈士纪念室。1998年2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马骏烈士墓和马骏烈士室是北京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在那里看到了马骏烈士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实物150余件,它们简略介绍了马骏烈士一生的革命经历。让人们直观地目睹了烈士生前坚毅果敢威武不屈的形象。尽管马骏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年,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马骏夫人,还有周总理抱着马骏孙子的照片。每年的清明节那段时间都有很多人到那里献花,马骏烈士的后代也到这里扫墓。同时对芳草地国际小学的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向人们讲述马骏烈士生前的革命活动,传承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或许是因为离那里比较近的缘故,我对有关介绍马骏烈士事迹的书籍一直比较关注。

马骏生于1895年9月12日,字泉,号淮台,又名马天安。出生在吉林省宁安县城宁古塔(现属黑龙江)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15年夏天,马骏考入我国北方著名的天津私立南开中学。当时的校长张伯苓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办学有新意,教育思想颇为开放。这样的教育环境很受学生们欢迎。马骏在这所中学里学习期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191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之机,袁世凯称帝后企图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日本政府继他在山东的军事侵略之后,公然逼迫袁世凯卖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来,中华民族又向灾难的深渊滑进一步,国人震怒了。中国的知识界首先揭竿而起,而天津这个北方城市聚集着很多优秀知识分子,那里更是一片沸腾。南开中学的马骏和周恩来等同学奋起抗争,并逐渐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的大地上立刻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浪潮。北京和上海各界闻风而动,天津十几所大中学校1000多人,在直隶水产学校举行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谌志笃当选为会长,马骏当选为副会长,兼执行部长。自觉肩负起领导学生运动的责任。6月3日马骏登台发表演说,带领全体学生宣读六项誓言:誓保国土、誓挽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会后举行了示威请愿。他们冲破军警的阻拦来到省公署,要求省长曹锐致电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争回青岛,取消卖国二十一条。省长一一许诺,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8月23日天津学生联合会为声援山东学生的革命行动,派郭隆真、刘清扬,张若名等10人,汇合北京学生代表瞿秋白等15人,清晨齐聚在总统府前请愿。经过一天的斗争,支持学生请愿的群众越来越多,反动政府也开始了镇压学生行动。太阳西斜的时候,军警和穿黑大褂的便衣,包围了手无寸铁的学生。

当晚,代表们被押到京师警察厅。消息传到天津,周恩来立即组织出版了《学联报》号外,声援北京的斗争。8月26日,津京各界代表集会研究第二次请愿,公推马骏为临时主席,当日马骏被津京等地学生推举为学生运动的总指挥。率领津、京、鲁和唐山、烟台等地请愿者5000人,直逼总统府。在天安门前,展开了学生请愿大示威,要求释放被捕代表。天安门前的狮子座、华表座等一切高台都变成了人们爱国斗争的讲台。当时天安门广场大批军警刀枪林立,戒备森严。请愿斗争坚持了三天三夜。学生和群众始终斗争情绪激昂,反动当局恼羞成怒,声称要逮捕领导人马骏。群众见敌人要下毒手,立即有上百人护住马骏,想带他闯出天安门。面对军警的镇压,马骏挺身而出,怒目而视。高喊:“我就是马骏,你们不要打人,要逮,逮我好了。”军警扑上来将马骏逮捕。并把他拉到天安门门洞,枪口对准他的胸口,要他宣布解散学生队伍。马骏毫无惧色地对学生们说:“我们此次来,就是抱定牺牲决心的。我虽然被捕,不必恐惧,坚持斗争一定会胜利!”在此危急时刻,周恩来立即率领群众赴京,营救被捕的代表们,并通过《学联报》,揭露反动政府的对外投降卖国,对内血腥镇压人民的罪恶行径。面对全国汹涌澎湃强大的舆论压力,反动政府被迫于8月30日、31日先后将马骏和被捕代表全部释放,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马骏舍生忘死为国请命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他身穿长衫、激昂演讲,“五四”运动中大闹天安门的光辉形象,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大家称颂他为“马天安”,从此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马骏等联合20多名男女青年发起组织了著名的觉悟社,并编辑出版了刊物《觉悟》。觉悟社的诞生,标志着天津青年运动进入新阶段。而“五四”运动产生的深刻社会影响,则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马骏也成为中共最早的一批党员。随后马骏被派往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1924年9月又到省城吉林市私立文中学任教,担任英语、数学教师,兼作训育主任和舍监。职业不是他谋生的手段,而是他开展革命工作的掩护。他在学校里义务任教,不领薪水,后来只领饭费。还常从家里拿钱买书给大家看,组织秘密读书会,还带领文中学的革命師生登上风景秀丽的吉林龙潭山和吉林北山等处,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机,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畅谈国家大事。把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介绍给大家。讲解“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及“五四”运动的斗争经历。1925年10月,党组织派马骏等10多人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进一步丰富他们的革命理论知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叛变。马骏接受党的指派,秘密回到祖国。顾不上回一趟家乡看望亲人,就先到了武汉,后抵达天津。在血雨腥风中他受命就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因为“五四”运动中马骏在京津两地从事学生运动,名声很大,很多同志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他却坚定地说:“党既委托我这个任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怕危险就不干革命了!不能知难而退,只有多加谨慎而已。”他就和其他同志一起努力,很快把北京市委重新建立起来。同时敌人也知道了这一情况。但马骏利用自己的胡子进行巧妙的化装,躲开暗探的视线。他衣食住行等都和普通市民一样,经常置身于贫民窟、工人区,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组织革命力量。他神出鬼没地与敌人周旋,让那些反革命暗探搜寻多日毫无结果。1927年12月初,在一次市委会议散会后的路上,马骏遇到了一位老熟人。当俩人行至岔路口时,那人不慎喊了一句:“天安,从这边走!”这句话被暗探听到,他死死盯住马骏,随后被京师警察厅逮捕。马骏的夫人杨秀蓉在家乡听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年幼的女儿千里迢迢赶到北京的狱中,看到日夜思念的亲人被敌人的各种刑具折磨得遍体鳞伤,无法抑制的热泪夺眶而出,哽咽难言。马骏看到久别的亲人,镇静自若地安抚道:“别为我难过,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是要为它作出牺牲的。革命总有一天要胜利,你等着吧!”他又深情地抚摸着小女儿,无限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所作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他们,我们死而无愧。”敌人还用高官厚禄诱惑他,张作霖派教育总长莫德惠前去劝降,说:“只要你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张大帅就让你当教育次长。”但马骏始终坚贞不屈浩然正气。并向敌人要过纸笔,奋笔写了《告东北同胞书》和“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的碑文。反动政府黔驴技穷,下令杀害马骏。1928年2月15日,马骏上衣被剥,双手被绑,两脚加镣,但是他挺身端坐在黄包车上,昂着头,睁着眼,他那六七寸长的黑须迎风飘逸。他奋力高呼:“回汉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他还唱着《国际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赴刑场途中,沿街的千万民众为他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有的流下了眼泪。马骏牺牲时年仅33岁。当地回族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按照本民族的习俗,在京郊清真寺为他作了洗礼,并在朝外南下坡安葬了他的遗体。

了解到这些故事后,我更加敬佩马骏为了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因为住在附近,马骏烈士陵墓的每一点变化我都看在眼里。1995年9月12日为纪念马骏烈士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子孙后代,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区人民政府决定,在日坛公园内马骏烈士墓前,敬铸马骏铜像,供人瞻仰。马骏铜像位于马骏烈士墓南10米。底座为红色花岗岩,高1.7米;上铸马骏烈士的半身铜像,高1.3米,铜像高大伟岸庄严肃穆。每次随着马骏烈士陵墓的修葺和增加教育内容,我都对马骏烈士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革命精神无比崇敬,很多次默默仰望马骏铜像。马骏烈士铜像真實再现了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民族英雄的风采。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高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