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上看到一篇文章,叫“格林童话教你诈”,内中说:“长大以后你会发现根本没魔法,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美好结局。于是就把童话书丢到一边。”缺心眼,还记得小编整理的那篇“暴力的经典童话”吗?童话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孩子能从这些故事里感知到有关善、忠厚、容忍、谦逊的激励。
于是,今天我们来说说善良,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善良将会变得越来越可贵。说说你的看法吧!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
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对给孩子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例如: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也许父母的本意没有错,即告诫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小心上当。可是,这种教育的尺度却很难把握,试想如果在父母本身带有偏颇甚至错误的情况下引导孩子,那么,我们将在孩子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
或许在父母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让父母们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而专家却表示:没有善良心的孩子更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因此,作为父母,绝不能放弃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善良的内容
善良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
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
2
同情并帮助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
3
包容他人有宽容心;
4
唾弃暴力,不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不用暴力行为。
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家庭之中,存在着四种不同关系、不同性质的爱,只有当孩子生活在这种健全的爱的环境中,才能享受关怀,培养出一颗善良之心。
1
子女之爱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对其所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回应,其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素质都是从父母的日常表现中获得的,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爱,正确的榜样作用。
2
同伴之爱
看到父母及其他长辈爱他们的同伴,孩子也会学着爱自己的朋友。父母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同伴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孩子会从中学会理解、分享、团结、帮助。
3
夫妻之爱
夫妻关系的和谐美满,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孩子可以从夫妻的相互关心和爱护中学会理解、接纳、欣赏、真诚和肯定等美好的品质。夫妻之爱给孩子传递的另一个观念是忠诚。这也是培养孩子善良之心的关键。
4
父母之爱
当孩子在接受了以上三种爱的教育以后,他们会成为善良、有健康品质的人,当他们成为父母时,才能把正确的爱、善良的心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所以,这种教育是生生不息的。
培养善良孩子的方法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你应该有这样的志向: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引诱你去做‘一个人所不应该做的事’,坚决不要为了金钱而放弃你的人格与自尊,去为他人做种种不正当的工作!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你应该尊重你的人格,保持你的操守。”
1. 凡事言出必行,培养诚实。
大年初一晚上,5岁的楠楠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说好带我去海洋世界,却没带我去。大人为什么总喜欢骗人呢。”许多家长也许认为:孩子小,答应的事情偶尔不做也没关系。可总是这样,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自己也可能变得不诚实,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这样的人走上社会,人际关系难免一塌糊涂。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会骗他,而会说到做到。
2. 忽视无理要求,培养正直。
溺爱在隔代教育中屡见不鲜。许多家长认为要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能亏待孩子,但不加分辨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养出没有原则的“小霸王”。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要坚决说“不”,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若孩子继续试探,应让孩子离开,让他做别的事,并且重复说“不行”。这样才能培养出正直、有原则和底线的孩子。
3. 体察他人感受,培养善良。
“有妈妈在,你就别管了”这样的话,相信不少家长都说过。大人的世界里充满着辛苦和不易,爸妈总想让孩子远离这些人生的艰难,不想让他们过早体察难处。但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很难体谅他人,也谈不上善良。所以,父母不妨让孩子感受、体谅自己的辛苦,培养感恩之心。比如孩子睡前吵着要听故事,可以告知自己很累,希望他自己睡。不妨问问孩子,“上次妈妈带你去爬山,你累得走不动,都哭了。你当时的感受就是妈妈现在的感受。”懂得体察他人感受的孩子,才是善良的孩子。
4. 家长适当放权,培养独立。
孩子慢慢长大,探究欲望和主宰意识也会增强。家长不妨适度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行选择与谁交朋友、抽屉和衣柜里放哪些东西,能让他们比同龄人更快独立,心理成长也更快。也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权力似乎不太热衷,家长要主动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比如收拾屋子、洗自己的饭碗等,在培养独立意识的同时,还能培养责任感。
回到开头,童话不一定是真的,但我们要相信,良善会带来好运,自信的人也更会有好运。孩子们终将明白,即使王子公主没有在一起,幸福依然握在他们的手中。
综合整理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