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刚入园,这些误区您有吗?

来源: 2020-03-15 09:33

■还没到放学时间,很多家长已在幼儿园门口等候。 李小庆 摄

昨天是新学年第一天,很多幼儿园新生家长都在期待和焦虑中度过,不少人还不到放学时间,就到门口等着接孩子。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第一次和家人分离,可能会存在不适,家长因此特别关注。关爱之情可以理解,但家长可能也存在误区,一些做法欠妥。

记者 李小庆 郭文娟 见习记者 李巧莉

误区一

只关心“宝贝哭了没”

却忽略了背后原因

“宝贝,今天表现好吗?有没有哭鼻子呀?”昨天下午,在江头某民办幼儿园门口,陈女士接到女儿后,第一句问的就是“哭了没”。陈女士说,女儿在家娇气,挺爱哭,以前也没上过早教班,让人担心能不能适应。

园方说法

不能用成年人思维

来理解孩子的哭闹

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江旭琳说,近几年来,开学哭闹的孩子少很多,但有些孩子在入园一段时间后仍哭闹,要了解是什么原因。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哭是因为“不会”,老师要耐心教,家长也要在家培养孩子的能力。有的孩子是因为在情感上和家人分不开,那就让孩子带个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比较有安全感。有的孩子不会说“请你跟我玩一下好吗”,就用手打一下,另一个孩子就哭了。家长不能简单地用成年人思维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误区二

带食物来接孩子

生怕在校没吃饱

昨天是孙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下午不到3点半,家住集美泉水湾的林女士就出门接孙子放学了。林女士给孙子带了水和饮料。这已经算少的了,住在同小区的另一名老人带了水果、酸奶和水。其实,学校到小区只要过一座桥,但老人说“空手接孙子,感觉不太好”。

离下午4点半的放学时间还有近20分钟,幼儿园门口已经围了一大批人:老人占了大半,大都拎着袋子,里面装着水和食物,年轻人大多两手空空。

园方说法

孩子在校已吃饱

不建议边走边吃

第八幼儿园副园长谢克璇说,家长接孩子放学时,最好不要带食物。一般在公办园里,除了正餐,还有茶点,下午三点还有粥,小朋友吃完后不久就放学了,肚子都是饱的。家长再带吃的,孩子的胃会受不了。而且,孩子放学路上边走边吃也不卫生。

误区三

一直缠着老师发照片

太关注孩子在校情况

“听说别班发视频了,我们怎么没动静啊?”“老师们发点照片吧!”开学第一天,集美某幼儿园小班的家长一直要求老师在群里发照片和视频。

等老师一口气发了30多张照片后,新一波问题又来了:“怎么没看见我家宝宝?”“我家宝宝是不是没吃饱,碗里还剩那么多?”虽说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但不少老师说,不断拍照增添了负担,影响了工作。

园方说法

上课时不许带手机

一直拍照影响工作

第八幼儿园副园长谢克璇说,开学第一天,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拍照,而且上课时,老师是不允许带手机的,因为会影响上课的专注度。家长想要“监控”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也要理解老师的辛苦。其实,家长大可放心,老师对孩子的爱都是满满的。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新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