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独睡,儿保医生给家长支招

来源: 2020-01-01 08:37

让孩子独自睡觉,不亚于第二次断奶,这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道心理的坎儿,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焦虑。为此,重庆时报记者采访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蒋志阳,对于如何让孩子独自睡觉,他有招。

父母只睡四五个小时 怎么才能让孩子独睡?

平平已经3岁半了,每天晚上睡觉,他都要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才能睡着。两口子觉得孩子上幼儿园了,应该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单独睡。可是,现实却不那么容易,两口子很难睡个囫囵觉,一晚上不是给孩子打蚊子,就是盖被子,两人被折腾得一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最不堪的时候,一晚上打掉了16只蚊子,夫妻俩为此制定前后半夜轮流“值班”制度,第二天上班都是熊猫眼,即使搭了蚊帐,也得不停地给孩子盖被。

畅畅也是四岁多了,爸爸妈妈也开始考虑和他分床睡。但是好几天过去效果很差,即使孩子睡着后把他放到小床上,一旦醒来他也会嚎啕大哭,妈妈再次陪在畅畅身边入睡。为此,妈妈特地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咨询。

孩子和父母同睡可能反而影响孩子睡眠质量

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蒋志阳解释到,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原始的本能,让孩子独睡,势必会有失落感,造成情绪波动。另外,做噩梦、怕黑、怕孤独、怕小动物,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等都是孩子特别拒绝独睡的原因。

但是孩子和大人同睡更有诸多不益之处,比如:孩子睡在父母中间,孩子容易被大人或者衣被压住;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会弥漫在孩子周围,使孩子得不到新鲜空气,使孩子出现做噩梦、啼哭、睡眠不安的现象;父母翻身等动作会惊醒到孩子,影响孩子睡眠质量;大人携带的病菌也容易传染给孩子等等。

蒋医生说,首先要让家长们知道孩子养成独睡的好习惯益处多多,1、有益于孩子的健康;2、有利于培养孩子内心的独立意识;3、有助于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心理成熟;4、可以正确认识自我,避免恋父恋母情结,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懂得自律自爱。

如何培养独睡习惯?

家长们可以通过讲小故事、儿歌等方法告知孩子独自睡觉的好处;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并暗示孩子房间就是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被爸爸妈妈打扰,从心理上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

还需要为孩子制定一个固定的睡眠作息时间表,在睡觉前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和刺激性的活动;孩子怕黑,可以用一些荧光夜灯;把握分寸,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有的孩子与父母分房睡会出现反复,半夜跑回父母的大床上,不愿意回自己的房间,此时家长不应大声呵斥,应鼓励并陪伴他重新入睡;当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时,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安慰,这时可与孩子暂时同睡,满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

如何让孩子独自安睡,让父母安心?

除了心理上的适应,家长更怕孩子独自睡觉从床上滚下来、蹬被子着凉等。蒋医生说,首先要去除生理上的高危因素,比如身体消化道、呼吸道的问题。便秘、肠痉挛、消化不良、肠炎等引起孩子不舒服;呼吸不通畅、打呼噜、鼻塞等也会引起孩子睡眠不舒服。此外,维生素的缺乏,钙吸收的紊乱等都需要家长注意。此外还有安全性的防护,小床的护栏等必要措施,可以防止孩子跌落的外伤。

孩子多大可以正常独自睡觉?

蒋医生说,孩子和妈妈睡,在早期有利于母子依恋的形成,但依恋过头就很难分开睡,这不但影响成年人的休息,也使得孩子过于胆小依恋,造成以后分离困难。

他建议,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从安全角度考虑,孩子和大人可以同房不同床睡觉。再大一点的儿童尽量养成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和独自睡眠行为。一般来说,孩子三四岁单独睡都没问题,但他还是建议,单独睡觉应尽早开始。

所以孩子养成独睡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父母也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用适当的方法耐心培养,循序渐进,灵活过渡,逐步帮助孩子适应并接受独睡。

重庆时报记者 丁刚 摄影 李文彬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新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