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聪明,家长的大问题!

来源: 2019-09-25 03:09

案例分享:

有一次在外面吃饭,饭桌上有一个看起来5岁左右的小女孩喜欢吃一种鱼肉丸子。当碟子里还剩几个时,小女孩伸手把肉丸一个个全都放嘴里舔一下再放回盘里,然后慢悠悠的自己吃。妈妈在一旁不仅没说一句话,还笑眯眯地看,那神情似乎在说“孩子真聪明”。

专家解答:

如果家里现在或者曾经也有一个低龄的孩子,相信类似的场景很多家长都曾经见到过。当我们发现和突然明白,我们的孩子居然有了自己的“策略”和“聪明”,我们都曾忍俊不禁。

但在忍俊不禁的背后,大人的处理方式却有着很多不同,比如有的家长就会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觉得孩子很聪明,但有的却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制止。

那么如案例中的这个小女孩,她的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该怎么处理呢?

我们说,没有问题,但也有问题,判断的核心在于孩子的年龄。

如果孩子还小在低龄如3岁,做出这种行为并不是什么问题,这只是孩子策略思维发展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通常低龄的孩子还没能发展观点采择能力,即还没有发展出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存在道德感。

但是到了5岁之后,孩子发展出了观点采择能力,即他们开始意识到别人可能有着和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观点,那么案例中的“小聪明行为”就必须制止,否则就会发展出“自私”,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小行为就会影响到孩子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发展。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的自私行为发生呢?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注意。

1、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孩子会有耍“小聪明”、贪小便宜的行为,是不是孩子得不到满足?是不是孩子的占有欲太强?还是家长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2、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总想着自己占小便宜的快乐,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别人在吃亏。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即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

3、对于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4、警惕孩子的占有欲。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新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