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寒冬里的阳光

来源: 2019-09-05 02:34

在城里教学,经常看到一些爷爷奶奶们给孩子们送饭或者接送他们上下学,这不禁让我想起城乡之间微秒的差别。因为我知道,在乡里,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但在城里,竟然也有较多的留守儿童,我想象中的城乡差距,似乎越来越小。

改善留守儿童群体状况,一直是国家努力的方向,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尽管国家推出了许多重要改革举措。同时,社会层面关爱儿童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留守儿童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陪伴确实是社会的稀缺品,而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恰恰是家长的陪伴。有媒体调查发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讲个故事给我听”,比物质更为重要。

有时候,午饭时间,我喜欢去教室观察孩子们吃饭。经常看到老人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大声呵斥孩子的情景,这样的画面,难免令人神伤。且不说代际沟通问题,简单粗暴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已经构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很多的父母,都在忙于加班、应酬、打拼,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甚至连当面说一句“晚安”也不容易。那些幼小的孩子,其实最需父母停下脚步等一等陪一陪。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双向的,太需要家长与学校的有效配合。如果家长的监管欠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其他东西无法弥补的。听说过这么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本书明明已经读过几十遍,仍然要求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再读一遍。我想,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吧。

当忙碌成为大人们生活的常态,陪伴就显得弥足珍贵。有一些父母,为了家庭的正常运转,常年在外打拼。孤单的夜晚,许多的留守儿童只能在父母缺席的环境中入眠。可以想象,孩子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他们的情感沟通能力必定会受到影响,有些孩子,面对爷爷奶奶的溺爱,在“利己主义”的道路上飞奔,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只能野蛮生长,性格渐趋孤僻闭塞……

于孩子而言,故事是他们成长的亲密伙伴。可能,一个故事并不能帮助他们获取很多的知识,但对他们心灵世界的成长却是举足轻重的。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那些亲昵的接触,那些温暖的怀抱,那些温馨故事,能抚平孩子心灵深处的伤痕,能让他们变得善良,开朗,懂事,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想,别让父母成为孩子眼里的陌生人,是整个社会的呼唤。多一点陪伴和守护,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当然,我们也不必太过忧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留守儿童的数量会慢慢地减少,有很多的父母,有能力把孩子带到他生活的那个远方,守护在孩子的身边。我们也应该呼吁,家长们少一点加班应酬,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孩子,俯下身去,处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思考,寻觅他们的寻觅,给予孩子们最需要的关怀,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

图片描述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新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