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的社区“担架队”队长

来源: 2018-09-04 13:31

刘会生

辞职尽孝,迎来社区新工作

“玉汉,你看护母亲休一个月、两个月的可以,但要长期休,就影响工作了。”“那我不能不管老母亲呀!”单位领导在他提出请长假照顾母亲时,要不就上班,要不就辞职。他陷入两难选择中。

“你得到这样一个称心的工作多不易呀!辞了太可惜。”“可我没有别的选择呀!”爱人的话使他心中更加纠结。

为了赢得爱人的支持,他就利用一切时间,向爱人和女儿讲述父母亲对他关爱有加的故事。爱人和女儿被他的孝心感动,不仅同意他辞职,还利用周末的时间,替换他照顾老人。

在爱人孩子的支持下,他辞掉了工作,全职照顾父母,成为不花钱的保姆。

“乒乓球室什么时候开放。我能在这儿打球吗?”爱运动的高玉汉下午在照顾完父母、做完家务后,都要在社区散步。这天,他来到社区居委会,装饰一新的乒乓球室吸引了他的目光。走进屋内,他赶紧向一位老者发问。

“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上班时间还在社区溜达?”“我是64栋老高的儿子,为了照顾我妈刚辞了职。”“你妈病好点了吗?社区的书记主任早就想看看你妈了,她可是我们社区的积极分子呀!”这位老者正是社区的治保主任张湘湘。听了高玉汉的介绍,她着急地发问。

当天下班后,社区书记赵艳秋、主任张玉新拿着米、面、油等慰问品来到他家看望双亲。父母与书记主任的热络程度感动感染了高玉汉。“社区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他的表态使书记、主任喜上眉梢。“来我们社区工作吧?我们急需你这样年轻力壮的男同志。”“你来社区工作既能有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双亲。”书记的话音未落,主任也开始动员了。书记、主任的话正中高玉汉的下怀。嘴上虽然说考虑,但心早向往新的工作了。

“没想到,第三天,主任就通知我去八角街道社区建设科面试;第五天,街道就通知我体检。在一周时间内,我就有了一份新工作。”回想起到社区上班的经历,高玉汉充满了幸福感。

助老解难,主动担当担架队长

“这么大的雪,社区老人怎么下楼买菜?我们居委会应承担起这一任务。”2006年的冬天格外冷,一天,一场漫天的大雪从天而降,园北社区一片白茫茫。针对雪情,社区居委会召开党委会,研究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书记的启发式发言引起了在场所有支委的共鸣。

“是呀,我们这个老旧小区,空巢老人占了三分之一,应该成立老年服务队。”“对,服务队就要承担起为老人买菜、买粮的责任,零距离为老人服务才能尽到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最终,会议决定:成立园北社区零距离老年人服务队。

“社区成立零距离老年人服务队了,这一回,我们不再发愁买粮、买菜了。”服务队一成立,听到这一消息的老人高兴地奔走相告。大家纷纷称赞:社区为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同时,服务队使年轻人看到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社区干部和年轻的社区居民踊跃报名参加服务队。

零距离老年人服务队就像一剂“凝聚剂”,将社区的居民凝聚起来,使社区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2006年末的一天,家住61栋的孟令琴80多岁的老母血压突然升高,达到了180-120毫米/汞柱,60岁的老孟正好在家,她立即叫来了救护车。没想到120急救车司机、大夫和护士都是女同志,老孟偏偏又是独生女,父亲去世多年,家里没有一个男劳力。她们将老人放在担架上,根本抬不动老人。当她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老人抬到了楼梯口时,又因楼道狭窄,没有电梯,她们就无法将老人抬到楼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虽然,在居委会干部和隔壁邻居的帮助下,将老人抬到楼下,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没想到,狭窄的楼道,成了老人就医的障碍,不能让急救车等患者的事再发生在我们社区。”张玉新主任知道这件事后感触很深,她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

“将危重病人从狭窄的楼道里抬下来,安全地运送到救护车上,是一件需要胆量、体力和耐心的事,我们敢不敢干?”在一次党委会上,赵书记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经过党委会和部分居民参加的居委会扩大会的讨论商议,她们决定:拓展零距离老年人服务队的职能,成立“120爱心应急担架队”,由居委会干部任队长、社区的地下室管理员、存车棚管理员、废品回收员、流管协管员和享受低保居民等9名志愿者为组员。

在120爱心应急担架队成立仪式上,赵书记、张主任为每名担架队员发了聘书。并郑重承诺:24小时无偿为需要急救的老人上门服务,老人的家属只需拨打居委会电话,“120爱心应急担架队”就随叫随到。高玉汉自告奋勇成为担架队队长。

高玉汉担任队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由于就住在本小区,只要居民需要,他立马赶到。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不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随叫随到,一直为居民守护。他承诺:“居民只要打个电话,不到5分钟,担架队就能迅速赶到,为老人们提供更加快速、安全的护送服务。”

分忧解难乐在社区解民忧

“高主任,谢谢你们担架队及时将我父亲从6层家中抬到楼下,并送到救护车上,使他及时得到治疗,转危为安。”来者将一面锦旗递到了高玉汉手中。

2008年12月的一天,高玉汉接到社区离休干部李文孝老伴的电话。“老李在卫生间便血,半天止不住,你们快来吧!”“好,我们马上到。”李文孝是空巢老人,家住六层没有电梯,老人体重200多斤。这天突发疾病,在卫生间便血不止,老伴急忙拨打了“120”。当急救车到达后,医生发现老人已经因出血过多,十分危急。

高玉汉和6名担架队员气喘吁吁地来到老李家,顾不上寒暄,就两个人抬胳膊、两人抬腰、两人抬腿,将老人放到担架上。高玉汉和另一名队员率先抬起担架,在另5名同志的配合下,一步一晃地将老人抬出屋。在沿着楼梯往下走时,前面的同志不得不弓着腰,半跪着往下走。“我数1、2、3,将担架举起来。”在楼梯转弯处,由于楼梯狭窄,他们在高玉汉的号令下,把担架举过头顶,一步一蹭地往下走。突然,高玉汉膝盖被楼梯棱硌破,一阵钻心的痛,他紧咬牙关,继续往下走,和大家一起将病人抬到楼下,并送到救护车上。

“你们社区真好,对老年人真好。要是光我们俩人,可抬不下去。”随车的医护人员的话提醒了高玉汉。“走,上车,我们还是将老李送到医院吧。”6名队员坐上救护车来到医院,直到将老李送到医院急诊室的床上,才打道回府。

由于服务便捷有效,越来越多的居民知道了社区担架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社区担架队。他们中有地下室管理员、存车棚管理员、废品回收员、流管协管员,还有驻社区社会单位的工作人员。更让老人们高兴的是,担架队的服务模式让他们感到放心、舒心。这就是——快、稳、全。居民有需求,火速赶到现场,平稳抬下楼;如果是没有家属陪同就医的空巢老人,还全程提供帮助。

“我每年都要住三四次院,住院、出院都需要担架抬,能否预约服务。”一次,高玉汉和担架队抬家住60栋王艳华住院时,王阿姨提出了这一问题。

应居民的要求,担架队不仅增加了预约服务,还增加了陪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看病的业务。一听到“120”救护车声,高玉汉就开始招呼担架队员,等居民的电话到了,担架队马上就出发。8年来,高玉汉的担架队服务的社区老年人达到了230余人,预约服务的老人达到了20多人。队员也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3个小组21人。

“担架抬病人,听着容易,其实并不轻松。有时,还要敢于和死人打交道。”几年来,高玉汉和他的队员们团结协作,齐心合力,先后为张长有、卞德花、马秀琴等80余名居民提供过应急服务,使身患重病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居民普遍反映说:“有了这支应急小分队可方便多了,急需别人搭把手的时候,再也不用硬着头皮东找西找了。”

“担架队能从2006年坚持到现在,多亏了玉汉。作为男同志,他有爱心,肯吃苦,每次都冲在最前边,他的言传身教使担架队越办越红火,不仅社区居民欢迎,还引起了街道和区政府的重视。”一提到担架队的今昔,园北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张玉新动情地说。

八角街道了解了“120”爱心应急担架队的情况,马上给予了人力物力支持。区委区政府更是重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这一惠民项目。

如今,担架队有了担架、担架床和轮椅。更让他们高兴的是社区居民王艳华的儿子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为他们送来了软担架。队员就不用担心用钢管做的担架不能伸缩,而碰腿碰手碰胳膊了。现在的高玉汉正在琢磨着如何扩大服务项目,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以此来回报社会的支持和居民的信赖。

高玉汉带领着担架队,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园北社区的居民。上班的子女放心了,老人们踏实了。因为他们知道,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不计报酬,不怕苦累,不嫌早晚,为了生病需要担架抬的居民,随时准备着。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小学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