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投资有道:我只买最贵的

来源: 2018-08-09 02:10

他二十多年前白手起家,从小皮革店学徒小弟做起,当过出租车司机,开过小百货店,曾以一百元一股买入豫园商城股票,第二年以每股一万元卖出,成为资本市场的神话,现在已是多家公司董事长的他,却爱上了艺术品投资收藏,资本市场出身的他在艺术品市场上收获如何呢?他是谁?他是现任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国华人寿董事长,天茂实业集团董事长和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刘益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投资故事。

2.8亿港元买只杯子 并非任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刘益谦开始进入股市,获利颇丰,后来从收购法人股再到大规模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二十多年来,他的投资策略一直在不停地变化,但似乎每次都踩对了点。最近一些年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刘益谦以2.8亿港元竞拍得到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2014年7月19日,刘益谦在办理鸡缸杯交接手续的过程中,他用这件价值连城的鸡缸杯喝了口茶,此举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土豪”、“暴发户”等评价扑面而来。刘益谦向记者介绍,其实这只鸡缸杯并不是用来喝茶的,而是用来喝酒的,当时用它喝了一次水,纯属随性而为,但是花巨资买下这个杯子,并不随意。

刘益谦告诉记者,他买这只鸡缸杯并非一时兴起草率而为,之前他对鸡缸杯做过功课。据他所知,目前鸡缸杯总量不会超过20个,收藏界传言鸡缸杯共有16只,并且绝大部分在国外。就连故宫博物馆也仅有两只。民间流通的一共只有三只。其中有两只存在瑕疵,他拍下的这只鸡缸杯是唯一那只完好无损的。

刘益谦:如果你知道这样一些东西以后,你就会感觉到这个鸡缸杯不算贵,你就会感觉到这东西不能说这个鸡缸杯贵不贵这样去看这个东西。80年代当时卖了500多万,1980年卖500多万创了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2000年卖了三千万,又是创了中国的瓷器世界纪录。它20年出来一次,所以这次出来我有幸能买到,我如果买不到可能这一辈子可能就见不到这个东西,如果再给我50年,我人也不在了,再出来跟我没关系了。

苏轼《功甫帖》被质疑 自由要有判断

2013年9月19日,正值中国的中秋之夜,那晚刘益谦一夜未眠。身在上海的刘益谦通过电话,遥控在美国读研的女儿,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与其他竞拍者进行激烈角逐,苏轼的《功甫帖》九个字,最终被刘益谦父女以822.9万美元收入囊中。正当刘益谦心中高兴的时候,他却遭遇了自己这些年艺术品投资生涯里最大的一次质疑。

2013年12月21日,一则《苏轼书法《功甫帖》被指“伪本”》的文章在《新民晚报》发表,上海博物馆三位研究员同时在报纸上公开指出这件文物有问题,认为作品书写方式和收藏图章存在问题,并非苏轼真迹,此事让刘益谦在当时成了新闻焦点,随后他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对此事作出了回应。

刘益谦:因为是上海博物馆作为一种学术报告登在《新民晚报》上。我一下子亢奋了,我真的很亢奋。为什么亢奋呢?一我感觉特别好笑,就是用一个工匠,敲在石头上的东西,跟一个书法家写的东西去对比。我认为他脑子不是给枪打过一枪,是打过两枪,一枪没打死,再打一枪。那工匠敲在石头上的东西跟人家写的东西去比什么比,不管这个写的东西真伪,且不论它,这个逻辑就错了。还像不像这样的三个人在《新民晚报》上登出来这样一个东西,这我感觉到特别来劲。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三位研究员经过鉴定和考证,认为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仿冒品。“双钩廓填”是中国书画技法的一种,利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然后填墨,并非自然书写。

事后,刘益谦告诉记者,其实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这幅《功甫帖》之前他已经注意到这个事情了,他找到解放后主持过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之一的张葱玉先生的日记,里面对于《功甫帖》的来历、流传,都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

靠投资股票起家的刘益谦进入收藏品市场已有二十多年,他说别人对他的质疑反而促使他学了很多东西,收藏品市场既是藏品的博弈,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此外,由于早年间他有过开杂货铺和开出租车的经历,使得他有机会结识各种各样的人,在收藏的时候,习惯将藏品比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只买最贵的有我的道理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刘益谦本人看来,他自己是个趋势投资者,而且无论早年炒卖国库券、认购证、法人股,还是参与定向增发,基本上都是走边缘化的路线。对于艺术品投资,他有着自己怎样的一套标准?

刘益谦告诉记者,他是资本市场出身,搞艺术品投资是半路出家。1993年上半年,他新买了一套房,由于爱人喜欢油画,便去挑选几幅装点新家,从那时两人开始研究艺术品,但那是仅限于家庭装饰,真正将艺术品当成一种投资,缘于1993年下半年,当时刘益谦去北京收购内部职工股,恰巧碰上嘉德举办首次拍卖。

刘益谦:第一次去的时候像这个行业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像作品的真伪我也根本搞不懂。可能艺术家的名字我都不认识几个,我记得我当时花了200块钱买了本书,因为不认识人嘛,只能是花钱自己买。买完以后就看,我里边感觉到有两个人的名字我知道的,一个是李可染的,还有一个郭沫若。我花了11万块钱买了一张李可染的画,花了9万块钱了郭沫若很大的一张书法。如果把今天这个作品拿出来拍卖的话,我认为这两件作品每一件都要超过三千万的。那么事实上通过这样一种,可能跟自己的个性还有关。

在中国资本市场起步初期,一批人因应了历史机遇而致富。刘益谦对此的感受是,当初很多人暴富,只能说是时代给了一个先富裕起来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刘益謙曾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豫园商城,第二年刘益谦的100股股票以每股1万元的价格卖出,净赚了近100万元。他坦言,现在这样的投资机会很少了,只有越来越专业的人,才能从中获利。

刘益谦:我感觉我可能做一件事情比较执着。第二个我可能对一个好奇的事情,我是比较认真的。我可能感觉到要把它搞清楚。那么到今天为止,从第一次买艺术品到今天也20多年了,那么20多年过程中间,事实上我也是有几个阶段的,第一个首先我认为我当时买这个艺术品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20年以后我会开美术馆。我根本没去想过,我如果自己想,我认为自己也是发神经病的。根本不会去想这样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投资标准和投资理念,刘益谦在公开场合有过一些很零星的表述,给外界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一句“只买最贵的”的回应。每次拍卖时都会盯着拍卖图录的封面作品不放,被业界称为“封面男郎”。

刘益谦:我认为他这个说法呢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表达的方式。其实我感觉到每一件事情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凭什么自己买封面。你说他一本书里面有两百件作品,他为什么选择性做封面,那肯定是所有的人认为这书里边两百件作品里面这些都是最好的,那从我的角度来说一样的,既然是两百件中最好的,那我要买肯定就买最好的。那是个逻辑关系比较简单的,他们可能觉得我只买封面,他不说封面是最好的,他没有这样表达这个意思。其实他肯定是最有意义的,如果这么多年如果你们要去做个统计,你们可以做一个社会调查,做一个社会统计。你可以把这么多年艺术品拍卖,特别是我感觉从90年代到两千年,这十年之间,所有拍过封面的作品今天有多少东西又重新拍了,他的价值是翻了多少倍。那肯定是最高的。他不然怎么做封面呢?肯定是最有意义的。endprint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页 > 早教

显示全文